好的普洱茶是生產在中國雲南省,屬於大葉茶種,茶葉大而肥厚,所含的


成分最為豐富。所以在雲南製造出來的生普洱茶,因為茶性太過濃烈,無法馬


上飲用,必須要貯放多年促成後發酵,等到茶性轉化溫頓後才能沖泡飲用,所


以貯存陳化後發酵的工序技術,也就成為普洱茶的生命歷程的一部分。在舊年


代的香港,由於銷售普洱茶悠關人民生計,根本不可能把茶餅存上二十年才賣


錢。而且普洱生茶青BB的的口味,也不為二十年前的香港茶友所接受,茶友亦


不會主動存茶。茶商為了使普洱生茶可以在短時間內達到不刺激且較為醇和的


口感,於是大幅提高儲存環境的濕度(不論是天然或是人為故意的),故有所


謂的「濕倉茶」之出現。有些茶友,不喜歡用「濕倉」來形容,會用「入倉」


來表達「濕倉」的概念。


   反觀那純乾倉一定好嗎?約在西元二千年的時候,有一派學說認為,普洱茶


要「純乾倉」(是指相對濕倉而言),就是一個「純」字,使儲存濕度極端的


低,恆溫恆濕,於是過了約十年的今天,才發現,陳化似乎比預期中慢很多,


有點像似不轉化。經過時間的實戰後,才猛然發現,原來適當的濕度是有助茶


品之陳化,於是,近年又有「自然倉」之提倡,指天然的濕度,不太乾、也不


太濕。但得注意,所謂的「自然」或「天然」,是要配合存茶地的氣候。在香


港、澳門、廣東一帶和台灣某些地方,這「自然倉」當然適用,因為一年四


季,轉換明顯,提供普洱茶生息循環的良好環境。


   而乾倉與入倉茶品要如何分辨呢?大致上可依以下幾點特色來加以區別:


 


1. 茶餅外觀及香氣:


乾倉茶: 乾淨、油亮、有光澤、不灰暗、條察清晰、茶香較鮮爽。


入倉茶: 不太油亮、欠光澤、稍為灰暗、茶餅有點模糊感、或許會呈啡色


的狀態、如未退倉完成,可能帶點霉味或所謂的倉味。


2. 茶湯顏色:


乾倉茶: 較為淺至中栗紅色、通透、有光澤。


入倉茶: 較為深栗、不通透、如重入倉,甚至出現黑黑的茶水。


3. 從葉底狀況:


乾倉茶: 有活力、柔軟有彈性、栗紅之中仍帶有青色、不會有黑條茶乾。


入倉茶: 泛紅、彈性略差、葉色可能不均、如重入倉,甚至出現黑條或炭


化的茶葉。


 


   後發酵過程一直以來是黑茶類的特色,如茯磚、黑磚、六堡茶以及普洱茶


等,都以後發酵來發揮其茶性,增加其品茗價值感。而普洱茶不管是乾倉或入


倉的後發酵過程,均能形成普洱茶的品味多變且趣味豐富。如果只是站在喜歡


的立場,以是否好喝的角度著眼,根本不必談生茶、熟茶,或者乾倉、濕倉的


問題,只要對上了個人的口味,只要喝了感覺舒服,便是好茶。


 


~整理摘錄至網路文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h12345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