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縣是思茅地區的一個哈尼族自治縣,清代時的普洱府所在地,是普洱茶的生產加工銷售集散地,普洱不僅是“普洱茶”的集散中心,也是古“普洱茶”的原產地。縣境內眾多保存完好的古茶園,足以否定所謂“普洱歷史上不產茶,僅只是集散地”的謬論。


 


據初步考察,縣境內目前已發現有栽培型古茶園兩千多畝、野生古茶樹群落總面積近十萬畝,主要有五處:


Ø   一是位於鳳陽鄉困鹿山的栽培型古茶樹群落,海拔高度為18001900米,古茶樹面積為1939畝。最大一株樹高9.8米,樹幅5.25.9米,基部幹徑為0.53米。這些古茶樹園,目前仍繼續採摘、加工、銷售,供不應求。據專家鑒定:“從困鹿山古茶園的茶樹樹齡、分佈密度和長勢看,是目前已發現的保存較好,仍有栽培價值的古茶園之一,從而表明普洱縣是古普洱茶的原產地之一。”


Ø   二是位於磨黑鎮新寨等地的栽培型古茶園,北緯23°10′,東經101°0′,海拔15001550米,百畝成片規則生長,目前仍在採摘、加工、銷售。最大1株樹高2米,根徑0.263米,胸徑0139米。據當地90高齡老人回憶:“這片古茶園,自己七、八歲就參加採摘;附近的野生大茶樹,自己也曾在兒時爬上樹去採摘……。”由此證明,這片栽培型茶園,其樹齡不少於百年。


Ø   三是先鄉雅鹿村小高場的古茶樹群落。位於縣城東南70公里、海拔2200米,其中最大一株高8米、莖圍2.15米、直徑0.685米、樹冠覆蓋面積36m2,其餘茶樹直徑為0306米。


Ø   四是位於先鄉雅鹿村茶山箐的古茶樹群落。最大1株高135米、主幹胸圍1.7米,根部長有許多瘤狀結塊,周圍還有7棵直徑為0.40.5米的古茶樹。


Ø   五是黎明鄉茶源山古茶樹群落。位於東經101°23′、北緯22°46′之間,海拔高度為18002040米之間。最大一株樹高21.3米,樹幅9.910米,基部幹徑0.98米。


 


古六大茶山:


1.    倚邦茶山


倚邦古茶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發祥地、明清兩朝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政治、經濟和普洱茶集散中心。 倚邦古茶山,位居猛臘縣象明鄉東部,北接景洪市猛旺鄉南連曼磚茶山、西接革登茶山,明朝隆慶年間,車裏宣慰使把所治區域劃分為12個行政區域稱為“西雙版納”,倚邦劃為十二版納之一的版納倚邦,因盛產茶葉,又稱“磨臘倚邦”,傣語意為“茶水井”之地,統一管轄當時的六大茶山。


 


自清.雍正七年至同治年間,由於石屏和四川、江西的客商、茶農大量前來開墾茶園、建茶莊商號,倚邦古茶山茶葉生產貿易一直保持著興旺繁榮的景象,道光年間達到鼎盛。倚邦古鎮位居形似馬鞍的山梁上,方圓l平方公里左右,四面山巒聳立、溝壑縱橫.猶如群山之中的孤島城堡,易守難攻,住戶最多時逾千戶,古鎮主街和3條支街兩旁茶莊商號林立,大小茶莊商號50多家,有不少客棧、雜貨鋪等等,商賈往來頻繁,馬幫鈴聲不斷。一派喧鬧繁榮,茶葉年生產貿易總量達一萬擔以上。直到清末,倚邦一直保持了“六大茶山”的政治、經濟、茶葉貿易中心的地位。

倚邦古茶山的古茶樹以雲南特有的大葉種茶為主,保存有少部分四川引種的小葉種茶。倚邦古茶山的普洱茶滋味濃厚,香高馥鬱,苦澀味輕,回甘爽口,歷來為客商首推。所以自古就有“吃曼松看倚邦”之說。

倚邦古茶山至今仍保存著的古茶園總面積為2 950畝。古茶樹普遍分枝密,茶樹高37米,根基圍30100釐米。

葉基楔形,葉長葉寬脈對葉身平或微隆,葉緣平。令人驚喜的是,普查組在這裏發現了上百畝連片的小葉種古茶園,小喬木型,絕大多數的茶葉葉片色澤呈深綠或綠,樹齡均在300500年,共計l 200畝,其中又主要集中分佈在倚邦、曼林、曼莊3個最早生產普洱茶的古茶山,分別為465畝、2 224.畝和879畝。這一活的見證說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與內地古茶區在茶葉種植、加工、工藝技術和茶文化交流,源遠流長。


 


2.   曼撒茶山


曼撒茶山位於猛臘縣易武鄉東北,離易武街不到20公里,緊接著老撾邊境,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土壤肥沃,曼撒茶山長期無人管理在自然的環境下生長,茶樹生長旺盛,葉芽寬大、肥碩、結實,被人認為是普洱茶中雄性之美的代表。



有書記載:“鎮越縣即六大茶山的易武鄉,曼撒茶山茶質優良,遠較猛海為勝,年產茶約200噸。” 清朝乾隆年間,是曼撒茶山最輝煌的時期,那時的曼撒,滿山遍野均是茶樹,年產茶竟達萬擔以上,真可謂是家家戶戶採茶忙。每到採茶季節,曼撒茶山就要雇傭大批茶農,這樣一來,由於生產的需要,內地來了很多漢族同胞,他們在這裏居住下來,與曼撒當地的各民族兄弟一起種茶制茶,所產“元寶茶”(圃茶)遠近馳名,暢銷國內外。


當年曼撒茶山生產出來的茶葉,大多集中在茶山頂部的曼撒老街進行交易。乾隆年間是曼撒茶山的黃金年代,茶葉讓曼撒充滿了生機,每一年,居住在這裏的人們還要趕二次廟會,熱鬧的景況吸引了四周茶山數以萬計的茶人。但是由於一場大火曼撒的這種繁榮景象只延續到同治十三年就戛然而止。這也是為什麼清朝道光年間的普洱府志上還有記載的曼撒茶山,到了光緒年間的普洱府志上卻失去了蹤影的原因。


現在曼撒茶山面積將近一萬多畝,年產茶萬擔之多。曾經輝煌一時的曼撒茶山,重新恢復了昔日的生機。


 


3.   攸樂茶山


攸樂茶山又稱基諾山,位居雲南六大茶山之首, 攸樂現今屬景洪市基諾山基諾族鄉所轄區域,是歷史上著名的普洱茶“古六大茶山”之一,四面分別與景洪市養、罕、景洪鎮,臘縣侖、象明等鄉鎮相接,地處北熱帶、南亞熱帶氣候的山區,年平均溫度18℃~20℃。 攸樂茶山氣候條件優越,生物資源、土地資源豐富。



攸樂即基諾的音譯,是明清以來漢文典籍中對基諾山專用名字和對基諾族的稱呼。攸樂茶山茶山東西長75公里,南北寬50公里,東北與革登茶山為鄰,西南接小猛養、猛罕、猛寬三壩子,其面積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較廣的,是雲南大葉茶的中心產地。這裏的海拔在575 米至1691米之間,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年太陽總輻射量5596兆焦耳/平方米。土質以磚紅壤為主,有機質含量較高,適宜熱帶植物的生長。


茶山種茶、制茶、貿茶歷史悠久,史籍記載,清末年間,攸樂古茶園面積有1萬畝左右,幾經滄桑,至今大部分被毀,古茶園荒蕪面積達70%以上,攸樂現存古茶園面積只有2900多畝。


攸樂茶園被原始森林包圍著,在遠離城市和工業區的的自然環境下生長,不愧是天然無污染的健康的綠色飲品。


 


4.    蠻磚茶山


六大茶山裡,蠻磚常常被人們忽略和忘記現存的典籍中,這座茶山的記載也廖若晨星。在普洱茶輝煌的舞臺上,其他的古老茶山或長或短地演繹過重要的篇章,只有蠻磚靜靜地佇立在時間的深處,笑看著茶事的興衰。



也許正是這種邊緣心理,使蠻磚茶山成為了古六大茶山現今保存得最完好的茶山。蠻磚茶山早在清乾隆年間,茶葉的產量就已在一千擔以上,清末民初,蠻磚還曾是倚邦六鄉鄉政府所在地,建有蠻磚關帝廟,如今關帝廟雖然早已從大地上消失,但遺留下來的蠻磚關帝廟碑文,卻明確記載了“蠻磚為六大茶山之一”。


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蠻磚茶山的茶葉集散地和中心大鎮在今曼莊村。曼莊村是個歷史頁面很厚的地方,蠻磚茶山的興衰史都記在這裏。曼莊村在史書中成為蠻磚,崇拜諸葛亮的茶山人說,諸葛亮當年來六大茶山時在曼莊埋下一個鐵磚,於是這裏稱為埋磚,後又演繹為蠻磚;另一個說法為傣語中曼莊意為大寨子中心之村,因曼莊過去是土司頭人們經常聚會商議解決各種事務的地方,故稱曼莊。


由於數代茶家的精心養護,在蠻磚茶山,你很難看見歲月的流逝,那些掩映在原始密林中的茶林,正在茶農的努力下不斷地擴大,變成了產茶萬擔以上的生機勃勃的茶園。這裏生長出來的“蠻磚優質茶”,茶葉獨特,茶芽雪白,是茶中的珍品。20世紀90年代中期,在雲南省茶科所專家的指導下,當地政府在蠻磚茶山新建了萬畝茶園,讓我們感到昔日這位跑龍套的小生,沒准有一天會成為六大茶山當紅的角色。


 


5.    莽枝茶山


莽枝茶山,與革登茶山相聯,相傳是諸葛亮埋銅(莽)之地,所以取名叫莽枝茶山。莽枝茶山面積不大,但茶葉品質較好。倪蛻《滇雲歷年傳》記載:“雍正之年(西元1728年),莽枝產茶,商敗踐更收發,往往舍於茶戶,坐地收購茶葉,輪班輸入內地”。在清茶山的鼎盛時期,莽枝茶山年產茶葉達萬擔之多。現在,從茶山上的那塊立於乾隆十一年冬天的碑石刻文中,還可以隱約感到當年茶山興旺發達的景象。



莽枝茶山在20世紀40年代末期開始荒蕪,直到80年代才開始復蘇。曾經有著數百戶人家的猛芝大寨,竟然重新成為人跡罕至的密林,而遺存下來的部分茶農後代,早已搬到了茶山后的秧林寨,他們對其祖先在中國普洱茶史上抒寫下的濃重筆墨竟然已漠然。只是原始的密林間,偶爾還能看到塊塊面積大小不一的茶林,以及眾多的交雜在一起的大葉種茶與小葉種茶。由於多年沒有人管理,莽枝山上的茶樹有的長得高幾丈,已經與其他的植物交混在了一起。不過,茶山上至今還保存有一座茶商古墓,它在孤寂地守望著茶山的同時,也些微地透露出當年莽枝茶山興盛時的景象。


莽枝茶山從事茶葉種植、收集和交易的主要集鎮是牛滾塘街,秧林是莽枝茶山育茶苗的地方,而大寨是莽枝種植茶葉的地方。莽枝茶山的鼎盛時期,還在牛滾塘街建有五僧大廟,在莽枝建有川祝廟,每年三月採摘春茶之季,當地茶農到廟裏敬香祭祀茶神祖先。但是昔日的廟宇已變成廢墟,只有一塊“永遠奉守”大碑還鑒證著當年的歷史。


 


6.   革登茶山


革登茶山,位於古六大茶山的東北部,東連孔明山,南與基諾茶山隔江相望,西接曼莊茶山,北與倚邦茶山為鄰。革登茶山最令人難忘的是史載“孔明遺種”的茶王樹、祭茶祖的“茶祖會”遺址。


在茶山最令人難忘的是史載“孔明遺種”的茶王樹、祭茶祖的“茶祖會”遺址。清·阮福所著《普洱茶記》中說:“思茅志稿雲,其治革登茶山有茶王樹,較眾茶樹高大,土人當採茶時,先具酒醴禮祭子此。”清·檀萃在《滇海虞衡志》中也有相似的記載:“茶山有茶王樹,較五茶山獨大,本武侯遺種,至今夷民祀之。”倚邦末代土司之子曹仲益先生在《倚邦茶山的歷史傳說回憶錄》中談及茶王樹時說:“這棵茶王樹在光緒初年,每年尚可產茶六至七擔之多,是茶樹中稀有之物,可惜已死。



革登茶山茶樹由老百姓多年採摘及照顧,高度多為12米,而這些茶區都未噴灑農藥,革登茶山品質特點:香氣高揚、湯水柔和,在香甜茶系當中屬於最具有特色的茶品。被稱之為環保生態茶或有機茶。


 


整理轉載於:www.puerzg.c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jh12345tw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